原文發表於無名小站,fantasy51013,2009.09.21
----------------------------
主攻手未必代表著隊上進攻主力,但是絕對會是一傳陣容的主力。
就排球接發球陣形而言,現在三人接發球已經是主流趨勢,縱使是四人接發球,主攻手也佔了接發陣容的一半。對於主攻手接球能力的挑剔必須嚴格,只因其必須要能撐起一傳體系,一傳體系薄弱的隊伍,縱使進攻點強悍無匹,也難有有效
比方說義大利女排主攻手Piccinini,雖然身高僅180,彈跳能力和進攻不算頂尖,但因為一傳能力極佳(擁有完美一傳的美譽),因此縱然義大利許多球員在身高和力量上都勝過他,他仍成為義大利主力先發陣容中的不二人選
其他許多世界著名主攻,不但具備為人稱道、聞之色變的扣球實力,他們在地面上的功夫更是他們所屬球隊極度仰賴的一點。
諸如:
1.古巴老將Ruiz,他的進攻實力世界數一數二,縱使在2008年北京奧運(Ruiz的退休戰),他年歲已大,仍然奪下扣球排行榜第三的佳績。(第一第二皆為古巴選手)。隨著他的退休,古巴受到最大的衝擊反而不是進攻,而
2.俄羅斯Artamonova、Sokolova不僅是隊上進攻突破點,更是一傳陣容的保障點。
3.巴西PAULA
基於上述論點,現在國際排壇對於主攻場上定位擺在「進攻」一職的概念有淡化趨勢,繼而一種新面貌的主攻手出現,突破了以往”點高””力大”的刻板印象。中國人把主攻的位置分作兩種,大主攻以及小主攻。
中國女排選手未能像歐美國家能選出眾多身材高大的攻擊手,故其球隊的劣勢往往是缺乏具決定性的主攻手。一但擁有身材高大、力量出眾的選手,必定是隊上的至寶,而這樣的選手在一個排球賽事周期(常以奧運4年為一周期)中頂多只
所謂的「大」,有”主要”、”強大”的意義。而「小」當然也能說其實力較微小,或者角色較居次,但這是以一個小主攻去面對雙人封網或者調整強攻、高舉高打這類型進攻時的弱小,若以戰術配合的時候,小主攻的得分率仍是不容小覷
大小主攻手的劃分法,其一觀點是「特色別」,以進攻手法、進攻特點、力道、球點來區別。另一則是「位置別」,依照球員場上的相對站位而分別。
特色別:大主攻是力的揮灑,小主攻則是技的展現。大主攻本身能依賴自身進攻實力強行突破對手防線,而小主攻多配合隊上組織的戰術(包括平拉開、時間差、切入/跟進扣球、前交叉等)作為得分手段。
位置別: 鑑於上述大小主攻的特色和效益,大主攻能在兩點攻較單調的進攻環節中進行強扣得分,小主攻則多與隊友配合戰術攻才能發揮其優勢,故大主攻需要打兩輪前排兩點攻,小主攻則打一輪。
B1 A1 S
O A2 L
以此關係圖而言,A1係大主攻,A2為小主攻。
大小主攻所扮演的角色
1. 大主攻:自身條件具有優勢,如球點高、力量大,能單憑實而不華的扣球突破封網和防守達成直接得分的目的。大主攻在高舉高打這項展現攻擊手個人實力的二傳球上必須有出色的表現,二傳手傳給大主攻的球也多以高拉開、高舉高打的球
大主攻必須有獨當一面的實力,尤其當前排兩點攻的輪次時,不到位的一傳將導致副攻點的作廢,也就是只剩下接應二傳及大主攻兩點可以強行組織攻勢,但後排的接應二傳主要負責快速強勁的後排衝飛扣球(或1號位後排強扣),若讓後
中國女子排球隊對大主攻人選大概有幾點要求:
1.擁有大力跳發的能力
2.能在前排兩點攻時擁有得分、渡輪的能力
3.出色的攔網實力
4.能後排扣球
2.小主攻:在強力進攻的表現上較不突出,但能憑藉多變的扣球路線以及快節奏的跑動、扣球等融入戰術進攻的體系,利用速度和變化彌補其力道或者球點上的劣勢。上述說法似乎是不太厚道,應該說大主攻的優勢是力道和球點,小主攻
註:有些國家的球隊特色則較無大小主攻的差別如
1. 兩名主攻皆以高舉強打,其主攻實力強,隊上進攻主要以兩名主攻及接應二傳為突破點,副攻的角色較不彰顯,縱使是前排三點時的主攻,也主要以高拉開、高舉高打為手段,兩名主攻的特色相近。
2. 隊上特點以團隊戰術為主,主攻多扣平拉開等快節奏進攻球,縱使前排兩點攻時也仍強調戰術組織進攻,這樣隊伍的兩名主攻手都較偏向小主攻特質,如日本隊。但是這樣類型的隊伍並不代表是主攻實力較差的隊伍,好比巴西隊的主攻身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